大医精诚,中医传世:安徽省芜湖市李济仁成为当代中医传承的典范

2024-05-14

华东人物.jpg


640.webp.jpg


来源|中医五运六气

责编|李寒江

从乡野医生成长为一代名医,悬壶六十余载,李济仁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亲身传播着中医国粹的精华与智慧,并带领学生还原了668位新安医家、400余部新安医籍原貌,厘清和阐明了新安医学对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和规律。

来自安徽歙县宝潭的李济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第14代传人,2009年获得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从医以来,李济仁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等学术专著达14部。同时,恪守先祖张守仁定下的16字家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李济仁和夫人张舜华的5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的典范。

1

立志济世救人


李济仁慈眉善目,中气十足,忙前忙后招呼着前来问诊的病人。尽管今年已是88岁高龄,但他依然坚持每周四早上,准时出现在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坐诊问症。李济仁善诊痹证、痿证,并强调辨治痹痿同病,提出了“痹痿统一论”。痹痿同病,则重调肝肾,兼以健脾和胃、养血舒筋。很多患者为找李济仁看病,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预约。“不让病患带着失望离开”是几十年来李济仁一直恪守的初心,也是促使他仍在坚持的源泉所在。

1931年初冬,李济仁出生在安徽歙县,这一片青砖黛瓦、青山秀水之间,孕育了众多文脉渊源,也诞生了独树一帜的中医流派——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徽文化来说意义重大,起源于歙县定潭的“张一帖”一家,就是新安医学中影响最大的世医家族之一。现在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张一帖”,始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名医张守仁,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见效快、只服一剂便药到病除,遂有了“一帖”之名,广受四方赞誉。

李济仁7岁时开始入私塾学习。当时,战乱频发,民生凋敝,民众常受瘟疫折磨却又无钱医治,这深深地刺痛了当时还是孩童的李济仁。而当大哥也因肺结核不幸病逝之时,李济仁决心“弃文从医”,遵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古训,立志济世救人。

1943年,李济仁正式拜师新安名医汪润身研习中医,后因仰慕闻名遐迩的“张一帖”第13代传人张根桂的高超医术,立志拜师。“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叫门一帖传”的俗语在张家老宅所在的歙县定潭流传多年。

李济仁品性淳厚,又勤学善悟,潜心跟随师父张根桂抄方巡诊、采药制药。后来,张根桂将女儿张舜华嫁给他,由此,夫妇俩成为“张一帖”第14代传承人。

2

秘方献给国家


接过重任的李济仁在继承“张一帖”心法的同时,结合西医的研究成果,为中医内、妇科病创造了多个效方验方。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注重融汇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同时,还原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1949年开始,李济仁在歙县开业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名气逐渐传播开来。“打我记事起,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来求诊,父亲母亲哪怕正吃着饭,丢下碗筷就走。”二女儿李艳回忆说。

1958年,在全国倡议“献方献宝”的大背景下,李济仁和张舜华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响应号召,打破秘方不外传的家规,把“张一贴”秘方贡献给国家。“当时皖浙赣三省的病人都来我们这里买药,献出秘方,会更方便病人购药。”李济仁说。

3

恪守“医在民间”


如何让中医按照科学的轨迹得到传承和发扬,是几十年来李济仁一直在思索和探求的重点。和祖训“传男不传女”的保守传承不同,李济仁从没想着把医术“留”在自己手上,不管子女还是学生,只要诚心学习中医,他都会倾囊相授。

“一个人医术再好,能治多少人?不要保守,让更多人能学会治病,给更多的人治病,这就是为医的目的。”李济仁的弟子遍布各地。他们中有糖尿病专家、有方剂学专家,无论医理还是临床,在中医学领域均颇多建树。“张一帖”也不再是一枝单传,而是春满杏林。

得益于父母影响,李济仁和张舜华的5个儿女都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出发,成为国医的传承者。有人更是用“两代七教授、五子四博导”来形容李家儿女精英荟萃、满堂芳菲。

1980年,李济仁全家有了一个搬到安徽芜湖的机会,可一旦搬走,“张一帖”在歙县的百年根基就会断裂,众多乡亲父老的求医问诊也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李济仁决定让三子李梃留下,既为方便乡间百姓就诊,也为保护“张一帖”的根。

如今,身为新安国医博物馆馆长的李梃,肩负起了向更多公众宣传新安医学、发展“张一帖”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4

传承中医药文化


在李济仁看来,若想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就要坚持开枝散叶,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传播者。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就带了8个徒弟”,李济仁说,“那时我年纪轻,很多人说不应该收这么多徒弟。但是农村缺医少药,多带一个徒弟就能多看几个病人;多一个大夫,就能让病患少些苦痛。”

如今,李济仁还在坚持带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李济仁谈到,想要学好中医,必须要立足国学,“国学是根,基础必须要打好。”李济仁如是说。

回报社会也是李济仁人生关键词。2009年,他将安徽省政府和医院发给他的奖金捐赠给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医院,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李济仁年轻时喜爱艺术字画的收藏,在2011年和2014年,他毅然将大部分收藏的字画书籍捐献给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歙县档案馆及新安国医博物馆。

李济仁说:“作为一个大医,必须要做到技术上要精,对老百姓对病友要诚,要全心全意。”李济仁始终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和“源于新安、立足国学、重视临床、走向科学”的精神治家治学,现已88岁的他不仅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更坚守在中医传承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新安名医“张一贴”家族对中医的守护与传承。

【原标题|“国医大师”李济仁:大医精诚 中医传世】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2228958325@qq.com


ABUIABACGAAg9KyKoQYo3P6AjgUwjAY4pQI.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