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年芳华,育时代英才——选择榆林学院,实现人生理想

马金莲
2024-06-28

ABUIABACGAAg5rn7rgYo0MCZigYwjAY4wwE.jpg

图片1.png

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是一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是榆林学院沿用至今的校训。这句令人倍感振奋、悄然动容的话语,在榆林学院各校区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地随处可见,时刻激励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壮志,也鞭策着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老校长李子洲等追随革命先驱李大钊,早期革命者在“绥师”创建陕北最早的中共党团组织,点燃了陕北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此,以李子洲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守“读书报国”的育人初心,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使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成为“革命英才的摇篮”、“西北革命策源地”。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这里有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榆林学院(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同志为榆林学院(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老校友齐心同志一直关心关爱榆林学院的发展,2000年她回母校并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2023年5月4日,榆林学院百年华诞,齐心校友再次为母校题写贺词“百年芳华 英才辈出”。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革命先辈亲属代表习远平、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出席大会,并对学校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提出明确要求,学校未来将加快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走好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

榆林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24年榆林学院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有54个普通本科招生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陕西省内招生计划占比80%。2023年招生陕西省文史类录取最低分472分,最低位次19953。理工类录取最低分418分,最低位次79029。

榆林学院坐落于中国能源之都、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宜居、宜业的榆林市。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4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12人,专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453人,学历教育留学生26人,联合培养研究生5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2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778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9人,正高职称140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305人,专任教师队伍896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现有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首席科学家4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2人,省级秦创原引用人才4人,陕西省高校杰出青年4人,省级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者8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1位校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近几年,榆林学院每年斥资6000万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69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科研项目到账经费4.55亿元,2023年首次突破2亿元。荣获省部级科研奖由6项增加到57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

近几年,在软科、武书连、校友会“三大”排名中,榆林学院排名位次均有显著提升。2024年软科排名371位,较2020年提升了140位;武书连2024大学排名509位,较2020年提升了37位,中国大学择校顺序排名第382位、位列陕西高校第19位。2023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榆林学院共有22个专业上榜应用型专业榜单,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其中油气储运工程、动物科学、石油工程、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个专业被评为2023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

榆林学院现有农业、材料与化工、教育、体育、化学、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和旅游管理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或专业领域。2024年申报的林业、翻译、中共党史党建学、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设计、会计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望明年实现招生。

榆林学院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北方联邦大学合作举办国内首个石油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被评为“2023年度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优秀机构(项目)”。

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榆林学院国际创意学院项目是顺应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创意学院在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上的创新和有益探索。榆林学院将运用最先进的教学体制与设备,配合优质的国际化师资,培养新一代的杰出人才。榆林学院5个本科专业试点开展国际创意学院(ICC)项目,首届招生264人。2022年招收首届学历类留学生16名,实现学历类留学生“零”的突破。2023年本硕学历类留学生数量达到26人,首次获批陕西省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统计,榆林学院毕业生就业行业布局与学校学科专业体系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2023届毕业生中到中国500强企业就业645人。

从1923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洪流中发轫,到2024年阔步前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经百年接续奋斗,榆林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资政育人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建校以来,10余万杰出人才先后从这里走向全国,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高雄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主任;张弘,长江学者,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延晓冬,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壮,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国平,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延财,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亚丽,全国十佳青年诗人;安锁堂,中国优秀摄影家;曹建标,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武广韬,全国优秀律师;王渊,全国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榆阳区牛家梁镇镇长。从知名学者到党政干部,从创业先锋到行业精英,一批又一批校友从榆林学院起步出发,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散发光热,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近五年,本科毕业生中累计有2863名选择国内升学,进行深造,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29%。其中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692人,占比24.17%。

榆林学院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四新”项目2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一流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29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陕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1个(含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点8个(含硕士专业领域学位授权点15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6个,省教育厅高校青年创新团队6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文化旅游研究院1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5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陕西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50余个,参与共建能源陕西实验室、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7个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名单,8个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

图片2.png

榆林学院校园风景

榆林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结合自身优势和省情实际,在助力现代能源产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榆林学院坚持“扎根榆林,服务陕西,面向陕甘宁蒙晋,辐射全国”的定位,主动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集群。围绕榆林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旱作农业”、“煤炭清洁利用”、“人工智能”、“生态修复”、“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旱区特色农业、能源化工、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产业,聚焦“三化”(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三黄”(黄沙、黄土、黄河生态治理)“三文”(学校红色文化、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陕北革命文化),形成了民俗学、能源化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西北革命历史等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应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跨越百年奋斗历程,近年来,榆林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7月,学校倡导并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陕甘宁蒙晋交界区12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依托一个联盟,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共创”“共进”,倾力打造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创新高地,聚力推动陕甘宁蒙晋交界区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

榆林学院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榆林学院的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2016年、2018年先后三次明确提出“推进榆林学院升格为榆林大学”。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创新城校区建设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创办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首期819.66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建设资金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2021年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预计2025年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

近年来,榆林学院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指导支持下,走上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第五轮省市共同推进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协议签订,榆林市每年预算内划拨1亿元,用于引进人才和平台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榆林市满腔热血,集全市之力建设榆林自己的大学,在科创新城一次性无偿规划土地3540亩,投入60多亿元,建设现代科技与特色文化相融的公园大学。

现在的榆林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黄河“几字弯”的中心地区、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近年来,榆林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3年成为中西部首个迈入7000亿大关的非省会城市,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40位,入围中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人均GDP居全国第5位。

当前,榆林正加快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三大目标,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作为榆林市域内唯一省属本科院校,榆林学院与榆林双向赋能、同频共振、共生共荣。百年奋斗传薪火,世纪弦歌谱华章。榆林学院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与城市齐奋进,在新的征程上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为榆林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榆林学院办学育人有质量:三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实用技能型)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四个省级特色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

十二个省级一流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旅游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思想政治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英语。

二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石油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榆林学院与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采用3+1办学模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采用3+1办学模式。

九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体育、化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农业、旅游管理。

另外还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创意学院项目:财务管理、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体育教育、学前教育和新闻学6个本科专业。

地方公费师范生:榆林学院每年面向陕西省招收200名公费本科师范生,榆林市县两级负责带编制分配工作,并承担学生四年学费,有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凡达到当年陕西省文理类考生高考分数第二批本科控制线的考生均可报考,招生批次设置为提前批次,考生被录取后须与榆林学院和榆林市教育局签订《培养协议书》。

榆林学院就业有前景:

武书连2023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发布,榆林学院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高校第524位,较2022年提升21位;位列陕西高校第22位,较2022年提升3位。其中新生质量为E-,位列陕西高校第34位;就业质量为383C,位列陕西高校第19位;升学率为358C,位列陕西高校第18位;择校顺序为D+,位列陕西高校第23位。202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8.2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榆林学院每年108场专场宣讲会、5场线下双选会、6场网络招聘会、10期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

榆林学院择业竞争力强:

2023届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19.26份,获得5.44个面试机会,获得2.41份offer,平均历时1.70个月。

榆林学院就业区域广:

榆林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82.13%的毕业生流向西部地区就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占比分别为87.16%、83.82%、9.30%、3.16%和2.65%。

榆林学院就业满意度高:

用人单位对榆林学院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98.69%;2023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8.50%;榆林学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工作胜任度为98.16%;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度为97.13%。

综上所述,考生选择榆林学院的五大理由:一是百年学府基因好,红色薪火铸华章;二是地方支持养分足,厚植沃土显繁盛;三是追赶超越成长快,深耕细作待花开;四是五乐育人学风优,梦想飞扬绘华章;五是竞争成才就业高,人才辈出群星耀!

赓续红色血脉,续写奋斗荣光。在榆林学院有很多学生,就是听着这所学校的红色故事而慕名报考。同学们,当你踏入榆林学院,眼前是绿意盎然的校园,书声琅琅的教学楼,身旁是知识渊博的师资团队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脚下是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里,你将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机会,榆林学院等你怀鸿鹄之志而来,启程奔赴梦想的星辰大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林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弘扬奋斗精神,加快追赶超越,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陕西建设、服务榆林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作者:榆林学院党委宣传部   马金莲

编辑:王莉莉

终审:李寒江

ABUIABACGAAgn7SnpwYo1LCllgUwjAY4pQI.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